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曲霉病>正文

曲霉病发病机制

  烟曲霉的菌落特征

  病原菌为曲霉属中多种曲霉。根据1965年Rapes氏研究,将曲霉分为18个群132个菌种,其中主要致病菌有10种,计有熏烟色曲霉、黑曲霉、黄曲霉、土曲霉、米曲霉、棒曲霉、杂色曲霉、构巢曲霉、萨氏曲霉、灰绿曲霉等,而以熏烟色曲霉多见。曲霉属中某些种可产生子囊孢子,有些种则不产生子囊孢子,营无性生殖。前者属于子囊菌纲、弯子囊菌亚纲、散囊菌目、散囊菌科中的一个属;后者属于半知菌类,丛梗孢目,丛梗孢科。许多曲霉对植物有致病性,有些能使鸟类、昆虫及家畜感染,鸟类尤其是鸽易受染。企鹅尸体解剖中发现40%感染了熏烟色曲霉。因此,皮毛工作者、饲鸽者及打谷的农民,由于吸入含曲霉孢子的灰尘而常引起感染。

  黑曲霉

  曲霉常可在土壤、植物、空气、实验室、正常人的甲板面、趾间和外耳道中分离出来,其繁殖力很强,在室温及37℃都能生长。一般情况下曲霉并不致病,但在组织损伤或发炎,机体抵抗力因慢性病(如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结核病、肺、肝炎、白血病、淋巴瘤等)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而减弱的条件下,即较易感染致病。传播方式除直接进入皮肤、粘膜外,也常由呼吸道进入鼻旁窦、支气管和肺,或侵入血循环后播散至其他组织。由于病原菌易侵入外耳道,故耳曲霉病多见。曲霉病大多为继发性。有些曲霉可引起过敏性疾患如哮喘、过敏性鼻炎等。黄曲霉及寄生曲霉可产生黄曲霉毒素,与恶性疾病(特别是肝)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