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皮肤垢着病>正文

皮肤垢着病的一些综合信息

概述

  皮肤垢着病由日本坂本邦树于1960年首次报道,甚为罕见。

 

发病机制

  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与本病发病有密切关系,部分患者有性格方面的异常,而且大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外伤史。国内报道1例女性患者存在着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,本病是否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。国外学者认为本病可能与长期未清洗有关。

\

 

诊断要点

  男女皆可发病,但以女性青少年多见,平均发病年龄20岁左右。皮损好发于面部和乳晕周围,一般仅限于某一部位,可为双侧性或单侧性分布。皮肤损害为污垢样粘着性黑褐色痂,表面皲裂呈树皮状,亦可呈结节状或绒毛状,用清水或汽油可以去除,但不久又可长出。痂皮厚约1~4mm,边缘稍薄,边界清楚,呈灰褐色、褐色或黑色。痂与皮肤附着紧密,强行将痂剥掉可见痂下皮肤浸渍发白,基底呈淡红色。乳晕周围则呈褐色小丘疹样色素沉着,或似轻度鱼鳞病样网状褐色色素沉着。自觉症状为轻度瘙痒和间断性疼痛。心理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有性格异常。

 

治疗概述

  伴有精神因素者应注意去除可能的诱因,并行心理治疗。

诊疗进展

  现在的观点认为该病与马拉色菌感染有密切关系,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