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毛囊角化病>正文

毛囊角化病基本定义及概况

  此病多发性针尖大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主要分布于上臂,股外侧及臀部,有时可见面部损害,尤其在儿童多见。此病有时可引起瘙痒,极少数病人可引起毛囊脓疱。

  毛囊角化症是相当常见的皮肤问题,它是由基因控制的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,有50%的机会遗传给下一代,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有家族倾向,也可因甲状腺功能不全或维生素A缺乏所致。毛周角化病的皮肤损害以正常皮色毛囊性尖顶丘疹为主,丘疹顶部有灰色角质栓塞。有时可见汗毛在中心穿出或蜷曲在内,剥去角质栓,可见微小的杯状凹陷,不久又有新的角质栓长出。皮损不融合,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,似“鸡皮”外观。

  毛囊角化症症状通常是从青春期开始明显,到30、40岁会逐渐不明显,一般来说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。发生率高达40%~50%,主要好发於上手臂外侧面、大腿伸侧面,严重时,甚至连手肘外侧面、小腿伸侧面都会有,看起来会像是有角质堆积在毛囊开口的现象,厉害时还会有周围发红或肿胀的现象,而让人误会以为自己的手臂或是大腿长了许多粉刺和发炎痘痘,但若勉强去挤它,就会造成红红的斑点。 一些具有异位性皮肤炎、鱼鳞癣的患者,通常也患有毛孔角化症。

  囊角化病-流行病学 1889年2月White首次描述本病,1月后,Darier也报道1例且认为在组织切片中见到的角化不良细胞是一种“寄生虫”。1896年,Bowen证实了Darier见到的“寄生虫”为角化不良的表皮细胞。发病率约为1∶5万~1∶10万。有季节倾向性,夏季加重,冬季改善。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