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球孢子菌病>正文

球孢子菌病诊断及并发症

  本病诊断除典型临床症状外,主要根据①皮肤球孢子菌素试验,一般于感染后2~6周即呈阳性,尤其是有皮损时更易阳性;②真菌检查,痰及皮损处找到球孢子菌当可确诊,然阴性还不能排除本病;③病理活检;④血清学检查包括沉淀反应及补体结合试验等。 在流行区本病应与其它任何非特异性疾患相鉴别。原发肺感染应与感冒、支气管肺炎等相鉴别。继发感染应与结核、肿瘤、其它真菌感染、等相鉴别。

\

  球孢子菌病-并发症

  据报道,由吸入带有本菌的关节孢子的尘土而受感染者,具有两种情况:①完全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,继之感染完全吸收,对再感染具有很强的免疫力。②发生感染后呈慢性进行性或急性播散而迅速死亡。后者约占0.5%,称为继发性球孢子菌病。 一般临床分类如下:

  (一)原发性球孢子菌病 1.肺 (1)无症状的肺部感染 仅在皮试阳性时被发现。患者仅有感冒样症状,X线检查肺部可见有小的纤维化或钙化病灶。 (2)有症状的肺部感染 常经过10~16d的潜伏期后即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,痰白色,有时呈脓性或带血。当有胸膜渗出性改变或发生肺部病变时可有胸闷、呼吸困难等。70%~90%的患者

  有胸痛,同时伴发热、厌食等。X线检查可毫无改变,直至出现广泛的肺部浸润、淋巴结肿大或大量胸腔积液等。80%的患者出现X线方面的异常,病变常见于肺下叶或上、中叶的底部。典型损害为结节样病变,直径约为2~3cm,有如结核,有时炎症吸收而成为薄壁空洞。可发生纤维化或钙化,也可持久不活动,历时达数年之久。 患者可有白细胞升高、中性粒细胞增加、血沉增快,发病2~21d后,球孢子菌素皮肤反应即转为阳性。 2.原发感染的变态反应 约在5%~10%的患者中出现。呈结节红斑或多形红斑样皮疹。早的皮损呈小的泛发性红色斑丘疹,常于初发症状后1~2d内出现,1周内即趋消退。 3.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 少见。常具有意外接触本菌的病史,呈下疳样损害,伴局部淋巴结炎,数周内可以愈合。

  (二)继发性球孢子菌病 1.肺部病变 约2%~8%有症状的原发感染患者可以残留有薄壁空洞,具有液平面。也可呈球孢子菌球。偶尔可因之引起支气管扩张、肺纤维化、脓胸、气胸、胸水等。有时病变可继续发展,引起多发性空洞形成,或发生结节、浸润甚或大叶肺实变。 2.脑膜炎 可呈急性、亚急性或慢性。约见于25%的继发性球孢子菌病患者中,仅次于结核性、隐球菌性的慢性肉芽肿性脑膜炎,不治常死亡。 3.慢性变 较多发生于深色种族人群中。早出现于鼻唇沟、面、头皮或颈部。初为结节,丘疹或水疱性原发疹,逐渐增大变为疣状,形成典型的疣状肉芽肿,有如慢性皮肤芽生菌病或赘生的上皮瘤。关节部位常发生顽固性溃疡,有如皮下或骨骼灶的窦道。 4.全身性病变 可于多数脏器内发生粟粒性病变,淋巴结可被侵犯,有时发生纤维化,脾脏病变可呈肉芽肿性、肿瘤样或化脓性。约1/2的播散性病变患者伴有骨髓炎,常波及肋骨、脊椎及四肢骨骼,有如芽生菌病。可发生关节炎,间或侵犯横纹肌、肾上腺及心包等。